- #美食快訊
- 2023-07-18
米其林推薦台菜餐廳~福樓
福樓是一家台南知名的台菜餐廳,歷史悠久更以傳統道地的台菜佳餚而聞名,提供了很多經典的台式料理,這些菜餚以傳統的製作方法與其獨特的口味受到客人與老饕的愛戴,更是米其林綠色指南裡推薦的餐廳。
內部的環境舒適更充斥著濃濃的懷舊氛圍,福樓相當注重食材的新鮮度與品質,使用當地新鮮的食材烹煮佳餚,只為了能夠提供給客人最美味的餐點,除了原本的菜餚外福樓將傳統與現代的元素結合,替顧客帶來獨道的味覺享受,不管是外地的遊客還是本地人都能在福樓吃到正宗道地的台灣美食。
享用美食的同時更能體驗台南的文化氛圍,在台菜裡有很多菜色皆有著深厚的典故和歷史,下面將會介紹菜色的典故給予讀者知曉,現在福樓更設有線上平台,讓客人能夠隨時品嘗到喜歡的菜色,即使在家中也能夠吃到餐館裡台菜的好味道。
【總統宴請高官的名菜---五更腸旺】
在台灣的川菜館與海外的餐館此菜可以說是相當常見,不少人卻認為五更腸旺是一道川菜,但其實在大陸的四川地區根本找不到這道菜,這菜色其實是台灣人發明,這道菜是蔣經國總統的廚師在當時為了滿足所有高官的口味,用小火慢慢地燉煮鴨血和豬腸並燉煮滿五更天,並將此菜取名五更腸血,後來名畫家張大千嫌棄菜名不好聽,最後將名稱更名成五更腸旺。
菜名裡對五更的說法不一,有一說法是熬煮此菜需要煮到五更,另外一說是烹煮料理需要使用到五種辛辣的食材,其一的說法是使用的酒精爐好似古人入夜以後點的火爐,這火爐其名為五更爐,用這個爐具烹煮出的料理因此被冠上五更的名字,此菜名裡的腸指的是豬大腸,旺指的則是鴨血、豬血,在貴州稱這兩樣食材為旺子,在中國的文化裡紅色代表著旺的意思,腸旺也的名稱是取自常旺跟昌旺的兩大諧音,五更也是代表新的一天剛開始更象徵著能夠平安的度過每一年。
肥腸和鴨血吃起來的口感如同果凍一般Q彈滑嫩且入味,湯頭更是講究加入各種辛香料以長時間熬煮,湯頭香麻帶著勁辣而不嗆口,添加各品牌的獨門秘方熬煮,一口口的好滋味吃入嘴裡爽感滿分,那通體舒暢的感覺不管是誰試過了都會上癮愛上,尤其在裡面加入肉片大口吃下,如果你愛好重口味且是愛吃肉的客人可一定要吃一次看看保證你會讚不絕口,現在能夠使用網址訂購在家也能享受香辣美味。
【沒機會入宮但也能吃到宮中美味--宮保雞丁】
傳說宮保雞丁是清朝光緒年間的四川總督丁寶楨發明,是在其招待客人時請廚師煮的菜餚,丁寶楨在當時任職東宮少保,被稱作丁宮保,因這道菜是由他發明亦被稱為宮保雞丁。
現代宮保雞丁的主食材是雞肉,配料為花生與蔥等辛香料製成,各個地方的做法皆不同,正統川菜版的宮保雞丁用的是雞腿肉,因雞脯肉不易入味炒出來的肉容易嫩滑度不足,需要在還沒裹粉前用刀背拍打雞肉,或者放入蛋白將其與雞肉拌在一起,這樣雞肉會更滑嫩,川菜版的宮保雞丁原料裡要加上油酥花生米跟乾辣椒節,再添進一些酸甜味的醃製醬料,香辣帶了酸甜的糊辣感。
宮保雞丁後期改良為使用雞腿肉,僅為想要更加提升雞丁的口感,就連滷菜的配置也略顯不同,滷菜裡添加了筍丁,宮保雞丁的做法與川菜的作法基本上都相同,差別只在更加注重大火爆炒,其目的是為了要保留雞丁的嫩度,宮保雞丁口味鹹辣略帶了一點酸甜,酸辣可以說是貴州菜與川菜區別的重要指標之一。
【國宴美味文人與肉的奇緣--東坡肉】
在當年蘇東坡居住在湖北時,在當地豬肉多且價格低,蘇東坡因此想出了烹肉的方法,東坡肉才會因此得名,並源自於湖北地帶,蘇東坡本身就是一位精於烹煮美食的專家,在紀載上這道菜就是因蘇東坡的創意發想烹飪而創,故以其名為此菜命名,在謫居的期間因為生活困頓,利用便宜的豬肉,模仿前人的做法以黃酒、冰糖、醬油調醬,並以慢火燉燒至熟,色澤紅潤醬香濃郁,為此東坡先生還為此提了一首詩詞內容為:"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有這麼一種說法,蘇軾在元祐年間任職龍圖閣學世兼知杭州時,發動百姓修築蘇堤已與白居易所築的白提相互媲美,使西湖恢復以往優雅的景色,百姓們也能夠種長藕與殖魚,用以增加收益,替數位民眾提供生產方式,當地的百姓為了感念蘇東坡的德政,逢年過節帶酒肉佳餚為其拜年,蘇東坡礙於難推辭,只能收下送過來的豬肉,命人把豬肉用沸水川燙,並把骨肉分離,切成一寸左右的方肉塊,為了免掉煮嫩以後皮與肉脫離分散,需用細繩綁定,浸泡於佐料內其佐料內容以黃酒醬油製成,並用慢火慢慢燉煮,將綁好的豬肉悶蒸至酥爛後即可出菜,烹煮好的豬肉肉酥濃郁色香味俱佳,將煮好的肉品分送到西湖的各家民工,作為過年的犒賞,百姓享用美味以後,接稱讚不已並將其稱之為東坡肉,在蘇東坡離開杭州後,百姓依然持續惦念著東坡先生的德政,其首創的料理因此代代相傳歷久不衰。
在江浙菜裡東波肉是蘇杭名菜裡的一道佳餚,絕佳的美味受很多的客人喜愛,東坡肉屬杭州名菜,是將半肥半瘦的的五花肉切割成大約二吋的正方形的肉塊,一半肥肉一半瘦肉,加上醬油、糖與紹興酒等調味料再用慢火紅燒,肉吃起來肥而不膩可口且帶有酒香,早期的餐館有了東坡肉這道名菜,客人皆是從早到晚絡繹不絕,福樓為了因應現代推出了冷凍包,就算不能參加國宴,在家也能夠輕鬆品嘗國宴美味。
【成都美食記---麻婆豆腐】
清朝周詢在芙蓉話舊錄裡記載,北門之外有一陳麻婆,善於烹煮豆腐,連同調和的食材醬料一併加入豆腐內,每碗販售八文錢,也兼著販賣酒飯,如果需要加上豬肉牛肉,食客可以自行攜帶前往,或者由店內廚娘代客往割均可,清同治元年成都北郊的萬福橋邊有一間"陳興盛飯鋪",該飯鋪的老闆陳春富早逝,該店往後便交給老闆娘經營。
在當時有不少推車抬轎的工人,經過萬福橋橫跨府河,此橋更是當時商人運油的必經之地,在路過陳興盛飯鋪時便會歇息,當時挑油的腳伕總會花錢買豆腐與肉,從蔞子裡撈出一些油請老闆娘代烹調,老闆娘會用手邊的花椒與豆瓣等食材烹煮,煮出的料理色香味俱全,店鋪從此以後聲名遠播,更有人由遠方慕名而來只為享用美食,老闆娘的臉上長有麻子,客人皆稱他為陳麻婆,因此才將闆娘煮的豆腐取名為"陳麻婆豆腐",在錦成竹枝詞百詠的詩詞裡收錄了一首詩詞用以描繪此道豆腐料理,由此可見得麻婆豆腐在當時深受民眾的喜愛。
當代的麻婆豆腐講究"麻辣鮮燙嫩捆酥"等七大特色,也有使用豬腦或牛腦代替豆腐的變換做法,製作的過程相同,但因現代人對健康較為講究,此變化的作法較不常見,台灣更在製作此菜時,將肉炒熟以後加入豆瓣豆醬與辣椒鹽糖爆香後,加入高湯將其與豆腐和佐料烹煮成湯,作料的程序強調"麻、辣、燙、鹹"四味,其料理的特點外觀顏色深紅明亮,紅白綠相襯,豆腐的形狀整齊不爛,吃起來更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等味。
【台菜為何深受大家喜歡】
在日本人的眼光看來在台灣見到的食物,不管在烹煮食物與食材的種類與味道上,都跟日式料理的口味完全不同,菜餚的國籍來自他者的出現,台灣料理的名字也是來自初來乍到的日本殖民者,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使得台灣料理最一開始的涵義限縮成以殖民者角度出發的殖民地料理,日治初期的台灣料理並不是指台灣人吃的菜,而是用來展示台灣這新殖民地的特色料理,為一種殖民地料理,殖民期間參與台灣料理的主要人等,包含了日本的官員與高級料理店的業者,與熟識日台語言扮演中間的通譯,到了日治的中後期很多在台灣的知識分子在台灣菜的定義與著墨上扮演重要角色。
後期台菜在台灣會深受大家喜歡的原因幾種,因台菜獨特的調味與烹煮方式,使菜餚口味多樣化且豐富,從重口味的麻辣鍋到口味清淡的清蒸鱸魚,台菜皆能夠滿足不同口味,台灣物產豐饒,有著豐富的農產和海鮮,使台菜能夠使用新鮮的食材來烹飪,台灣菜注重烹飪的技巧,更追求菜品的色香味,不管是炒煮炸還是燒,台菜都能夠煮出色香味俱佳的菜。
台菜結合了中華文化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元素,是台灣人民智慧和創意的結晶,其承載著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讓人們對台菜有濃濃的情感與認同,政府和社會各界大肆的推廣台灣菜,並在國際的舞台上展示台灣的美食文化,台灣菜憑著新鮮食材經過大廚精心烹飪口味豐富,加上文化活動的推廣和宣傳,這些活動更使得台菜受到更多人的喜愛。